生豬價格走勢(“3個利好”齊聚,豬價不漲反跌,機構預測會更低)
生豬價格走勢(“3個利好”齊聚,豬價不漲反跌,機構預測會更低)
相信最近大家都在關注著儲備肉的收儲情況,畢竟在產能大面積恢復,市場消費又跟不上的情況下,收儲成了養豬戶為數不多能仰仗的點了。雖然中央儲備肉暫時還沒有開啟,但是近日,發改委發布消息稱,地方儲備肉已經陸續開啟了,目前包括內蒙古、湖北、湖南、海南、廣東、山西等17個省已經開始了儲備肉的收儲工作,而且后續包括重慶、四川、廣東、甘肅等地還會繼續收儲。
儲備肉可以說是豬價調控的“殺手锏”了,2020年上半年一輪輪儲備肉的投放,讓高不可攀的豬肉價格持續走低,而7月份的幾輪收儲雖然未能讓豬價大幅反彈,但也從虧損拉升到了成本線上下。這次收儲不知能否如愿提升豬價。
當下,對豬價有提振作用的不僅僅是儲備肉一點,還有其他利好因素。比如此前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鼓勵消費者吃肉,豬肉價格下跌已經非??鞓?,希望大家趁豬肉降價這個機會多吃肉、多賣肉。更為關鍵的一點是,根據往常的經驗,9月份是豬肉消費反轉的一個關鍵點,因為中秋完后,還有國慶,國慶完后各地氣溫走低也就進入到了消費旺季,后續還有西南地區腌臘需求等等。
可現在的問題是收儲、消費旺季,再加上鼓勵吃肉“三大利好”齊聚,豬價不僅不漲反而下跌了。9月9日全國豬價中,外三元下跌0.06元,內三元下跌0.04元,均價也分別降到了13.77元/kg和13.54元/kg。
雖說產能恢復是豬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,但我認為其并不是主因。養豬戶先飼養大肥,然后淘汰母豬,原本在5、6月份生豬產能是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的,但是大量養豬戶由于錯誤估算后面豬價走勢而選擇壓欄飼養大肥,甚至還有不少豬場二次育肥“抄底”12元豬價,導致大量原本在3、4月份就出欄的豬壓到了6、7月份。而當下豬價一跌不起,養豬戶對后續豬價失去信心,開始出欄離場,大量母豬、標豬、大肥等各種體重的豬上市,市場生豬供應量進一步增加。
其二則是消費者的不給力,去年因為豬肉價格太高,大家不吃肉還是可以理解的,而當下豬肉批發價格降到了10元左右,零售價格也基本都在15元以內,消費者還不吃豬肉就有點讓人匪夷所思。雖然當下的產能已經達到了正常情況,但是實際上可供出欄生豬數量并沒有完全恢復,而豬價不漲的主因就在于消費低迷,據有關機構統計和商超反饋的豬肉消費數據看,當下的豬肉消費僅有正常水平的7-8成,這種狀態下豬價想漲顯然是非常困難的。
不過,從目前的情況看豬價雖然依然在跌,但是已經有了上漲的跡象,首先跌幅收緊,每天僅有2-3分錢的跌幅,另外包括西北地區,東北、華北和華東三個大區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止跌維穩,華東豬價6.4-7.6元,華北豬價6.5-7元,東北豬價6.2-6.6元,西北豬價6.4-7元。說明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,豬肉供需博弈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。
養殖端的飼料又漲價了,9月7日國內幾家飼料企業又開啟了一波漲價,新希望、正邦科技、通威股份,濃縮料、乳豬料等多個產品線再次上漲50-150元。當下養豬的成本壓力越來越高,面對不斷下跌的豬價,養豬戶不是抓緊出欄及時止損,更多的還是采取飼料替代繼續養殖等待價格上漲。而散養戶為了減少損失,有人另辟蹊徑,不把豬賣給豬販子或者屠宰場,而是把豬送到了臘肉作坊加工臘肉,采取深加工的方式降低損失。這就直接導致屠企收豬難度增加。
屠宰端當下收豬難度并不高,一方面因為不少壓欄大肥到了不得不出欄的時候,另一方面,當下部分地區非瘟不穩定存在拋售情況,還有部分養豬戶淘汰的低產能母豬也進入到了市場供給豬肉,種種因素疊加豬肉供應相對旺盛。
總的來說,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,豬肉消費量的走高,再加上收儲的政策調節,短時間內養殖端將會占據上風,豬價將有希望迎來上漲。不過要說9月豬價破8難度還是很高的。據金融機構負責人分析,當下豬糧比已經跌破5了,出欄一頭豬甚至要虧900元,這個虧損在任何一個豬周期都可以算是非常嚴重的虧損了。不過考慮到正常情況下豬周期的下行周期一般會維持25個月左右,而當下才僅僅跌了4個月,調整時間還遠遠不夠,后期下跌依然是大勢所趨,甚至有可能創造新低。即使短時間迎來上漲,養豬戶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。